摄影展:刘香成 镜头•时代•人 2023.06.09~12.17 主办:浦东美术馆

前言

成功的摄影师对拍摄对象的叙事性有着敏锐的感受。成功的摄影记者需要对他们遇到的主题有额外的敏感性,而他们所捕捉到的瞬间,是用来讲述故事的工具。

刘香成在香港和福州长大,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,让他对大陆的生活有了初始的敏感度。1970年代初在纽约求学期间,他对中国又产生了不同的、来自外部世界的印象。因此,1975年开始摄影生涯的刘香成,一年后返回中国,记录影响中国人民的巨变,拍摄他认为将会成为记录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影像。

1976年,刘香成前往广州,随后来到上海,最后又去了北京。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,27岁的刘香成加入了《时代》周刊,成为该杂志北京分社创始团队成员之一。他也成为了第一批系统报道改革开放的国际摄影记者之一。近半个世纪以来,刘香成被派往印度、前苏联和韩国,他捕捉和记录了那个时代最标志性的影像,也因此成为最早获得普利策奖的华裔摄影师。刘香成的摄影定义了一种讲故事的风格,对中国的新闻摄影产生了直接影响。

然而,尽管刘香成的摄影作品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,但他个人风格的特点却是对日常生活的关注。这种平静而诗意的风格让面孔和姿势讲述自己的历史。“镜头•时代•人”就阐明了这种风格,围绕着六个基本主题,为刘香成的摄影作品带来了新的视角——“面孔”、“姿态”、“人群”、“时机”、“刺点”、“风土”——作为刘香成镜头下世界的切入点,走进他的影像世界。

文:皮力

关于刘香成

《新闻周刊》曾评价刘香成为“中国的亨利•卡蒂埃-布列松”。他的出版物包括《中国,一个国家的肖像》(塔森出版社,2008);《壹玖壹壹: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》(香港大学出版社,2011);他是《上海:1842—2010,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》(企鹅出版社,2010)的合著者。2015年,刘香成创办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。

刘香成1951年出生于香港,幼年在福州度过。上世纪60年代在香港,还是一名小学生的刘香成,是在新闻的陪伴下长大的。他的父亲是当地一家报纸的编辑兼翻译,刘香成经常陪伴父亲工作,并通过父亲布置的翻译小测验来练习英文。然而,那时的他却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摄影师。1972年,在纽约亨特学院求学期间,他参加了一个摄影课程。在那里,他幸运地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导师的人—著名的摄影师琼恩•米利,并被琼恩•米利引荐到了《生活》杂志实习。在那里,刘香成受到了《生活》杂志传奇摄影师团队的影像,并从他们身上获得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灵感。

在刘香成的职业生涯中,他获得了无数奖项,以表彰他在摄影方面的杰出工作;他在1989年和1991年被美联社评为最佳摄影师。1989年,他获得了密苏里大学颁发的年度照片奖。1992年,他与他在莫斯科的同事获得了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,以表彰他对苏联的报道。因此,他在1992年进一步获得了海外记者俱乐部奖。

摄影展的六个基本主题

面孔

面孔是刘香成进入陌生地点或环境的一把钥匙。拍摄一个面孔,或捕捉一个表情,意味着镜头需要贴近拍摄对象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摄影师会通过沟通与交流鼓励拍摄对象卸下防备。拍摄者必须有同情心与同理心,拍摄对象也一定会感受到这一点。

刘香成镜头中的面孔并没有被时代凝固。他广泛拍摄的肖像中,这些面孔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线索。无论贫困、富有、悲伤、喜悦、平静或激动,这些面孔都拥有永恒的尊严,蕴含我们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特征。

姿态

在刘香成的镜头下,人们的姿态是自然而放松的。这与他从身体语言的微妙之处提炼的丰富情感相呼应。姿态往往意味着人们对周围事件、生活与工作环境的自然或本能反应。在观察姿态的过程中,刘香成从不追寻刻板印象,并舍弃显而易见的套路,从而发挥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对其拍摄对象应有的好奇心。与面孔类似,肢体语言和姿态能够以相同的方式折射情绪,刘香成对此感到十分好奇。对于他而言,姿态是解锁困境、陌生人、场景与历史时刻精神处境的密码,也是他用来记录不同地方与时代的各类社会群体的心境的工具。

时机

新闻摄影的全部秘诀在时机,它是对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,也是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的典型时刻的捕捉。好的摄影师必须在对的时间点按下快门,以捕捉事件发展的关键点。对于刘香成而言,时机并非是运气,而是在举起相机之前进行准备和研究的结果。在他的职业生涯中,每到一处,他都会首先开展调研,了解如何判断准确时机的到来,以及相关人物与行为的本质。刘香成杰出的职业生涯经历了诸多重要历史瞬间,没有一个是偶然的。

刺点

在前媒体和前互联网时代,与今天相比,流通的照片数量很少。新闻摄影向来是一种高度竞争的职业。每天的新闻中,每个故事只能由少数几张构思精巧、叙述巧妙的照片来呈现。因此,每张照片的方寸之间,摄影师必须提供丰富的信息与细节。一个好的摄影师也必须是一个好的编辑。特殊的职业竞争,练就了刘香成的能力。

除了见证关键时刻外,照片还必须提供可识别与阅读的细节。刘香成习惯于在海报、广告、产品宣传、装饰与陈设等图像形式中巧妙地融入其跨国文化经验。因此,他的照片跨越时间和地点,得以独立于最初的新闻报道而存在。

人群

人群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因素,它能反映事件的规模与现场的感受。人群也是一个微妙的棱镜,摄影记者可以通过它来洞察社会。这部分照片有些拍摄于事件的关键时刻,有些则诞生于闲暇与机遇中。因此,它们也更能反映刘香成富有个性的目的甚至是幽默感。我们可以把人群理解为时代和历史进程中无意识的细节,而人性的光辉往往闪烁于无意识的瞬间之中。

风土

不同于新闻摄影中那种瞬息万变、剑拔弩张的场景,这部分照片都是在旅行或报道中信手拈来的人物与场景。它们诞生于旅行旅行之中,历史事件之间的空白时刻,再现了美丽的风景与当地活动的情调。这些照片揭示了生生不息的社群与周遭环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,也是刘香成诗意气质的自然流露。

后记

这一部分展示了一位以捕捉时事为主要工作的摄影师的生活。在刘香成担任摄影记者的近二十年间(1976至1994年),他的工作任务遍及世界各地。他捕捉时代的目标使他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有趣的人合作,并认识了他们。在这里,刘香成从他个人相册中挑选了一些照片,分享其职业生涯的亮点和一些最难忘的时刻。

这段时间里,技术经历了快速的发展。最初,刘香成使用无线电发射器传送照片。这些技术以声波的形式发送图像的模拟信号,可以在数千英里之外接收和下载。随后出现的技术借助了卫星电话,虽然设备很笨重,但在当时已经算是便携的了。这项技术允许摄影师在外冲洗照片——通常是在酒店的洗手间里,例如这里还原的上海锦江饭店客房洗手间——并通过电话线直接传输图像,与我们今天使用智能手机类似,只需按下一个简单的按钮即可。

浦东美术馆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77号
地铁:可搭乘2号线至陆家嘴站2号口出站
公交:985、583路公交陆家嘴站;82路陆家嘴滨江大道站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